11月30日,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市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烟台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鹏介绍了相关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烟台市持续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落地落实,累计落地执行国家、省际联盟、省、市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药品16批次556种、医用耗材21批次33类,年节约医疗费用超过20亿元,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优化了医疗机构收入结构,净化了医药流通环境,发挥了集中带量采购在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今年1至11月份
落地集采药品4批185种
周鹏介绍说,目前,烟台市212家公立医疗机构和部队医疗机构全部参与集采,做到“应参尽参,应报尽报,应采尽采”,实现了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将部分规模大、综合治疗水平高、管理质量好的40家定点民营医疗机构纳入集采范围,参与集采的医疗机构数量进一步增多。
在扩大集采医疗机构覆盖面的同时,加大力度推进药品耗材集采落地工作。今年1—11月份,落地集采药品4批185种、医用耗材7批8类。特别是国家组织第八批集采药品和第三批脊柱类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幅大、品种覆盖面广和患者受益多。
第八批集采药品共有39个品种中选,平均降幅56%,涵盖抗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抗过敏、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如:治疗甲型流感的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平均降价83%,治疗早产的阿托西班注射剂集采前单支价格超过千元,此次集采降至每支平均240元,降幅80%。
脊柱类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幅84%,其中,占脊柱手术量三分之一的胸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所用耗材平均每套价格从3.3万元下降至4500元左右;技术最新的胸腰椎微创手术,所用耗材平均每套价格从近4万元下降至5600元左右,降幅超过86%;用于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椎体成形手术耗材,平均每套价格从2.7万元降至1100元左右,降幅95%。
累计下调447种乙类药品
个人首先自付比例
今年1—11月份,下调36种集采药品个人首先自付比例,职工自付比例由原来的10%调整为5%,居民自付比例由原来的15%整为5%。目前,已累计下调447种乙类药品个人首先自付比例,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患者用药负担进一步减轻。
自2022年11月起,全市208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集采药品耗材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共结算金额7.01亿元。其中,药品直接结算涉及208家医疗机构、34家配送企业,结算金额6.17亿元;医用耗材直接结算涉及39家医疗机构、93家配送企业,结算金额8434万元。通过直接结算,保障医药企业及时回款,维护了医药企业的合法权益。
为充分发挥医保基金结余留用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提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烟台市医保局已完成七批次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医保基金结余留用拨付工作,累计拨付基金8735万元。
依托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推进集采药品耗材供应监测评估系统上线应用,建立医疗机构与中选企业线上对接机制,加强对中选产品供应配送和采购进度实时监测。加强对医疗机构执行集采政策督导考核,督促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和使用中选产品,确保达到序时进度和按时完成约定采购量。
集采药品进基层
节约群众医疗费用892万元
为提高人民群众购药便捷性,切实解决“医院排队时间长,药店买不到集采药”的难题,烟台市医保局于今年7月启动了“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按照企业自愿、适宜在基层销售、产能充足、能够及时满足基层供应原则,经广泛征求意见,遴选确立了首批涵盖100种282个品规的药品推荐目录,中选企业按不高于集采中选价格保障市场供应。首批参与活动的零售药店和民营医院自主遴选不少于50种药品、村卫生室自主遴选不少于30种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目前,全市参加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的零售药店1391家,村卫生室(含社区卫生服务站)622家,民营医院40家,全部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设置销售专柜(区),规范集采药品管理;统一采用双标签公示药品价格(集采药品中选价格、销售价格),确保价格信息公开透明;统一优先配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满足群众日常需求;统一进行销售价格承诺,切实减轻群众购药负担;统一公布医保部门咨询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截至10月底,全市参与活动的医药机构累计销售集采药品641万元,节约群众医疗费用892万元,群众看病购药负担进一步减轻,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