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青岛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系列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医疗机构护理服务水平,满足市民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2021年,青岛市确定在西海岸新区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试点。同年4月,青岛在三级医疗机构中开启以专科护士为主导、以出院患者为主要服务群体的“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将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延伸至岛城居民家中。目前,全市“互联网+护理服务”在线护士1906人,在线服务机构超140家,累计为11300余名患者提供了“互联网+护理服务”。
为出院患者排忧解难
2023年,一名81岁的女性患者因急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冠心病、房颤等问题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心内科住院,因治疗需要,病人出院时需要留置尿管及PICC导管,这两种管路都需要每周更换、维护。老人长时间卧床,活动不便,陪床子女也都是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因此更换和维护导管成了难题。
了解到家属的顾虑后,医护人员向其家人介绍了医院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并详细讲解预约流程。“手机下单预约后,我们就能收到信息,到时候我们直接去家里换尿管就行了。”解除了后顾之忧,患者顺利出院。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山东省卫健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提升居家护理服务质量的通知》,青岛市市立医院制定了《青岛市市立医院“互联网+护理”管理方案(试行)》,自2023年2月全面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医院建立完善了一整套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制度和服务规范,提供“线上预约 线下专护”的便捷服务,通过信息化技术,在医院官网、服务号等平台设置专用链接端口,实现“一键下单”,使服务更加方便快捷。
中医理疗服务走进家门
袁女士今年80岁,一段时间以来受耳鸣和失眠困扰,曾到中医门诊接受治疗。由于近日家中无人陪护,袁女士通过咨询医护人员在市立医院微信服务号上预约了头部推拿按摩和耳穴压豆等理疗服务,足不出户体验到了医院优质的理疗服务。
“中医适宜技术对临床常见的失眠、焦虑、呼吸和消化系统慢性疾病有调节和改善的作用,如果患者出院后为巩固疗效有继续治疗的需求,‘互联网+护理服务’是一条便捷途径。”东院区中医科护士长牟静表示。
目前,青岛市市立医院服务项目参照《山东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专科护理、常见临床护理、母婴护理、康复中医、监护监测等五类服务。根据《健康中国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要求,医院在前期工作开展基础上又扩大了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母婴围产期护理保健指导等专科领域的服务项目。
在线服务机构超140家
据介绍,为保障服务质量,医院对护理人员制定了严格的考核要求。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护理人员须具备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并通过医院组织的资质培训与考核。针对专科性强、风险高、复杂护理操作,如疑难伤口护理等,要求持有市级以上相关专业培训合格证书。此外,医院每年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考核,动态更新平台护士库成员,根据工作质量及患者服务反馈等多层面对平台注册护士进行考核,以确保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同质化。
截至目前,青岛市市立医院共有529人进行了平台认证。从2023年2月21日到2024年4月29日,东院区共接单1035人次。
2023年6月,山东省“互联网+护理服务”现场推进会在青岛召开。2023年7月,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青岛市医疗保障局印发《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提升居家护理服务质量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
截至2023年7月,全市“互联网+护理服务”机构130余家。目前,全市“互联网+护理服务”在线护士1906人,在线服务机构超140家,累计为11300余名患者提供了“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满意度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