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等10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到2030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到48%以上,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到11%以下,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81岁以上。
面向重点群体实施健康管理提升行动
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要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机制。通知明确,山东省将实施面向孕产妇、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等群体的健康管理提升行动。其中包括做好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强化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畅通“绿色通道”,提升救治能力。到2025年底,全省设有妇产科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普遍开展早孕关爱服务。
通知要求,要严格落实健康教育课时标准,全省中小学校每学期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总课时中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推动医疗机构与中小学建立联系,鼓励医务人员担任健康副校长。到2025年底前,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47%以上,2030年达到60%以上。同时,做好职业人群健康管理,实现到2025年重点行业培训率90%以上,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
为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通知明确,支持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实现到2025年底,全省新增医养结合、康复护理等机构100家,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050家以上;到2030年底,所有县(市、区)建成1所以上康复医院或护理院、设置1处以上安宁疗护病区,90%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立规范化老年医学科,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全部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学校实现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全覆盖
为构建全方位健康管理阵地,山东将积极开展健康乡村建设,大力拓展健康社区建设内涵,积极推广体重管理和膳食干预等健康工具和AI自我健康管理技术。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家庭健康指导员、营养指导员队伍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和干预活动。开展HCH(医疗机构、社区、家庭)连续营养服务模式建设,到2030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5个HCH工作站。
在深化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机关建设方面,根据通知,山东省学校建设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实现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全覆盖。同时,推动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至少掌握1-2项运动技能。
通知还提到,山东将积极开展职业病危害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同时倡导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餐饮单位开展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建设。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定期开展营养膳食知识技能培训。
加强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建设
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还要创新全链条健康管理模式。通知明确,全面推广“两处方一提示”健康管理服务。2025年底前,设置体检科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处方一提示”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30年底前,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覆盖。
同时,根据通知,山东省将持续推进慢病一体化管理,实现2025年底前,全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到12%以下,2030年降至11%以下。同时,持续开展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调查,针对性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引导,到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30%以上。
为深入实施“体重管理年”活动,通知提出,加强医疗机构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建设。2025年底前,全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增加百家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2030年底前,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及肥胖症诊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通知要求,推动预防接种向全生命周期拓展,加强健康科普能力建设,推进“中医生活化”。山东省将全面推广个人全生命周期电子预防接种证应用,2025年底前,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全覆盖,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保持在92%以上。同时,推动医疗机构开设运动促进健康特色门诊,社区设立运动健康中心(站、点)。到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记者 黄鑫 李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