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6月29日电 记者手记:在博览会感受RCEP区域合作热度
新华社记者王欢
在第四届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现场,一名东南亚女展商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她操着流利的中文,娴熟地介绍燕窝罐上的溯源码:“每一个产品都有‘身份证’,可以追溯到我们的工厂信息、生产日期和业务信息。”
她叫齐娜,来自印度尼西亚,她所在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已有10年,主营干燕窝、即食燕窝和鲜炖燕窝等系列产品。“中国是我们主要的出口市场,企业每年大约70%的燕窝销往中国,而且业务量逐年增加。”齐娜说,这是她首次参加这个博览会,目标很明确,就是开拓中国北方市场。
本届博览会于6月27日在山东临沂开幕,由临沂市政府、山东省商务厅主办,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348家企业参展,其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企业179家。开展首日,3.5万平方米的展厅接待观众超过1.5万人次。
在这一博览会中,“热度十足”成为记者走访展馆时最为直观的感受。无论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产品,还是排队互动的科技展区,又或者是不同肤色的参展商以各种方式吸引观众,博览会透出的不仅是旺盛的人气,更是客商对中国市场的期待与信心。
澳大利亚参展商阿尔伯特·特罗塔戴着牛仔帽,在展厅中格外醒目。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向观众展示自家生产的杜松子酒、威士忌等产品。特罗塔说,这是他首次来到中国,希望借助此次博览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庞大的市场和消费潜力,对澳大利亚企业而言是重要机遇。”
沿着展厅继续前行,“智能科技展区”人头攒动。飞行汽车、仿生狗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展品吸引大量观众“打卡”。本届博览会汇聚了包括正大、亚马逊等在内的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宇树科技等科创企业,参展企业携最新技术成果与创新解决方案亮相,全方位展现前沿产业趋势与高端制造实力。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贸易官员哈利姆仔细参观了每一个展区,此次博览会的“科技范儿”令他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博览会不仅是贸易平台,更为世界了解中国发展提供了窗口。
近年来,随着RCEP生效落地、跨境物流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印尼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谈及此次参加博览会的初衷,哈利姆坦言,在对华出口方面,印尼和其他东盟国家在一些产品领域有相似性,印尼企业需要更加努力地应对竞争,拓展中国市场。
贸易合作稳中有进,投资项目不断落地,为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的经贸往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临沂近年来加快推动贸易国际化水平,不仅将更多外国商品“引进来”,也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出去”。2024年,临沂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额达786.5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6.5%,占比提升3.9个百分点。
以博览会为平台,多国客商在此寻求交流与合作,也分享着中国市场的广阔机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