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趵突泉水位还会继续涨吗?地矿专家解读-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17 10:47:35
来源:济南时报

济南趵突泉水位还会继续涨吗?地矿专家解读

字体:

  近期,连绵的降雨仿佛为济南的地下水位摁下了“快进键”。10月15日,趵突泉地下水位达30.32米,创下了近6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黑虎泉地下水位攀升至30.84米,不仅成功突破2004年8月30.82米的历史大关,更一举跃升至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新高度。两大泉群连涨近20天,水位飙升了1米多高。想必大家现在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趵突泉、黑虎泉还会继续涨吗?何时会达到峰值?记者就此采访了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的专家。

  一问:近期地下水位为何上升速度如此之快?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工程师许庆宇:

  影响济南地下水位的因素有很多,降雨的有效补给对泉水流量与水位变化的影响占九成以上。9月中旬以来,济南一直在连续不间断地下雨,雨水渗入到地下,对地下水位的抬升有直接作用。

  然而,并不是雨量越大,泉水接受的补给就越多。济南的泉水主要靠接受南部山区降雨补给而持续喷涌。汛期的强降雨会产生一部分地表径流流入地表,而渗入地下的只是少部分,因此汛期的强降雨反倒没有秋天这轮绵绵降雨让地下水位“回血”得更快。

  过往的地下水位监测记录显示,秋天出现持续时间如此久的降雨是第一次,与之相近的是2022年,只不过那年降雨相对比较集中,水位变化时间没有今年这样持久。

  二问:接下来济南的地下水位还涨吗?涨多少?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高级工程师马河宽:

  未来济南的地下水位还会继续上涨,现在还没到峰值。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如果17日预报中的雨水能来,那么济南的泉水将会继续上涨,预计未来一周左右能达到最高水位,而如果雨没有来临,则泉水地下水位在近几天就会到达最高点,理想的情况下会再涨5至10厘米。

  每年10月济南进入泉水平水期,次年4—6月为泉水的枯水期。10月份以后,济南降水量减少,泉水水位及流量也会逐渐缓慢下降和减少,延续至次年五六月份,水位及流量会在次年6月份出现最低值。而每年的7至9月,济南迎来雨季,降水集中,地下水位上升,流量增加,9月底至10月初泉水水位及流量可达最高值,滞后于降水峰值的15至30天。

  三问:地下水位上升为何会滞后于降水?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工程师许庆宇:

  济南泉域内的地下空间大,裂隙多,所以像是一座巨大的地下水库,兼具存储和调蓄功能。南部山区的雨水下渗后,水位不会瞬间整体抬升,而是需要一个过程来充填其储水空间。地下水本身也在缓慢地流动,地下径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降水补给往往发生在局部地区,如果有些地区的降雨水量特别大并且可快速地渗入地下,地下水的响应速度就会很快。比如千佛山附近下一场雨,可能一到两天四大泉群的水位就会有响应,如果从南部山区降下的雨可能需要百天以上才能径流到趵突泉。

  而我们每天监测到的泉水水位则是压力传导的结果。雨水下渗对含水层产生压力后,会快速传导到市区泉群的喷涌,一次大的降水使得趵突泉水位变化其实也就几个小时,而后还需要几天的时间来释放压力,这样的话有可能在未来的一两天之内才会达到上升的顶点。

  四问:水位飞速上涨,为什么还有泉喷得“静悄悄”?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高级工程师马河宽:

  泉水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上升泉就像倒虹吸管一样,从高的一端注入水,泉水就从低的一端往上冒。下降泉则为受重力作用自由流出地表的泉水。济南市区四大泉群、白泉泉群、章丘明水泉群皆为上升泉,而南部山区的泉水以下降泉居多。像趵突泉这样自流上涌,出水集中且稳定的上升泉又叫作涌泉,黑虎泉、墨泉、梅花泉都是这种泉。五龙潭、珍珠泉这样的泉则看不到喷涌的水柱,而是在泉池中看到很多气泡串串而出,这是地下水与气体一起从许多裂隙、岩缝中均匀分散溢出。济南的泉水也因出露的千姿百态而更加稀有。

  泉水水位上涨后,所有泉水都会有一个统一的变化,那就是喷涌的流量变大了,因此趵突泉更加壮观,黑虎泉的泉水会溢出泉池,呈现“清泉石上流”的景观。其实,大明湖也会因此有变化,黑虎泉、趵突泉出流量增加,大明湖水更新得更快,水变得更清,景色也会更美。

  五问:泉水年龄有多大?有确切数据吗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济南泉水保护团队负责人李传磊:

  泉水不仅有“生命”,更有悠久的“年龄”。此前,济南泉水的出露年代一直是个谜,直到八〇一保泉团队通过创新研究给出了答案。“趵突泉、黑虎泉等重要泉群广泛分布着砾岩,泉水多从砾岩裂隙流出,而砾岩形成后才会有泉水。”李传磊介绍,团队通过研究砾岩与泉水沉积物的形成年龄,结合同位素测年技术与古气候演化规律,首次用碳-14法推算出济南泉水的“泉龄”——距今46000年至23500年。

  这一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当前,济南市正积极推进“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工作,“泉龄”作为申遗的关键要素之一,不仅极大提升了济南泉水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更为申遗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地质科学支撑,让这份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遗产更具说服力。

  六问:济南这么多泉,是如何实时监测的?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济南泉水保护团队负责人李传磊:

  济南泉域水源面积广阔,岩溶水径流通道呈裂隙状或呈管道状,不规则的分布给泉水保护的数值模拟研究带来极大挑战。“没有监测数据,保护就没有依据。”李传磊说,为精准掌握泉水动态,团队在济南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部署了230个自动化监测点,实现水位、水质的全程实时监测;在此基础上,他们建成了国内首个泉域岩溶地下水数值模型,研究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七问:地下建地铁,是如何保护泉水的?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济南泉水保护团队负责人李传磊:

  随着济南城市建设加速,轨道交通建设与泉脉保护的关系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轨道线路规划与站点选址阶段,团队会先监测敏感地带的泉水最高水位,确保线路和站点高于最高水位2—3米,预留安全距离;随后通过地球物理勘探精准定位泉脉,采取“导流+避让”措施——用“U”形管原理构建地下管道引泉北上,像“打吊针”一样避开泉脉“大动脉”,从影响较小的“毛细血管”区域施工;建设中抽排的地下水会全部回灌,建成后还将定期监测,避免壅水现象,保障地下水正常流动。

  “泉水保护不能只聚焦轨道交通,还要关注其他重大建筑工程对泉脉的影响。”李传磊表示,未来,他们将持续探索泉水保护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共融共生之路,让“泉城”的名片在发展中愈发鲜亮。(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杨璐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彭栋)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