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垦利:潮涌黄河口 绿绘新垦利-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20 17:27:48
来源:大众日报

东营垦利:潮涌黄河口 绿绘新垦利

字体:

  黄河尾闾,渤海之滨,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这片年轻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十四五”期间,垦利区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聚力“产业强区、创新高地、生态之城、幸福家园”建设,书写了一份既厚重又温暖的时代答卷。

  逐新攀高

  筑就千亿产业强区

  垦利,一片曾经以石油闻名的土地,如今正涌动着一场深刻的绿色产业变革。

  在距垦利海岸8公里的蔚蓝海面之上,国家能源集团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的2600 座光伏平台如钢铁矩阵般巍然屹立,年内将迎来全容量并网发电的历史性时刻。据测算,项目全面投运后,年发电量预计可达17.8亿千瓦时,能够满足约267万城镇居民的全年清洁用电需求,减排二氧化碳134.47万吨。

  与之遥相呼应的东营时代锂电池绿色智造基地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一个绿色智造产业园落地,正引发一场链式反应。这场转型的深远意义,藏在一个个具体的数字里:一期40GWh电芯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60亿元、税收12亿元,带动就业2400人;5年内形成的千亿级绿色锂电池上下游全产业链,有效改变垦利的产业结构。这个总投资80亿元的“绿色巨无霸”,不仅是垦利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展示窗,更是产业布局迈向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的缩影。

  产业发展的蓝图,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支撑。垦利区创新采用“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的全链条培育模式,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垦利区已成功培育市级及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6个,其中省级数字化车间5个、智能工厂3个,形成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融合放大效应。

  过去5年,垦利区工业企业数量从2021年的119家稳步增长至146家,全区工业总产值在2024年底突破千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持续保持在两位数的高位区间。这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展现出垦利工业经济日益增强的内生韧性、创新活性与发展动能。

  聚力攻坚

  崛起专精特新高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期间,垦利区充分激发科技创新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中的关键支撑与引领作用,已然结出一系列沉甸甸的创新硕果。

  在山东胜通光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化洁净车间里,薄如蝉翼的光学级聚酯基膜,正以每分钟450米的高速从智能化生产线上“流淌”而出。蕴含着巨大能量的光学膜,正迅速成为高端显示、精密光学等现代光电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材料。

  “我们的整条生产线坚持完全自主设计,核心设备采用全球优选配套,并创新性地运用了独特的热收缩率精密控制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产品在严苛应用环境下纵、横向热收缩率的高精度平衡。”该公司总经理程凡宝自豪地介绍,通过自主研发的特种功能母料与纳米级添加剂,技术团队成功攻克了困扰行业多年的核心技术痛点。

  作为东营市重点扶持的“专精特新”标杆企业,山东合益气体股份有限公司累计拥有国际发明专利3件、国内发明专利17件,并主导制定了三氟化硼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其自主研发的高品质核用富集硼酸于2025年10月10日正式向中广核新建“华龙一号”机组批量供货,标志着国产核用富集硼酸供应链已实现自主可控,有力保障了我国核电发展在关键核材料领域的供应链安全。“我们的高品质富集硼酸主要应用于核电、核医药、核防护等多个尖端领域,成功扭转了长期以来我国高端硼同位素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该公司总经理刘喜民表示,话语中充满了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

  创新驱动的澎湃浪潮,不仅激活了行业龙头,更让无数中小企业焕发出蓬勃生机。近年来,垦利区高新技术企业由42家增长到8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82家增长到168家,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

  从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硬核创新,到培育“专精特新”的雨林生态,垦利区正以创新为笔,在黄河三角洲描绘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

  护蓝增绿

  绘就黄河口生态之城

  在垦利,沿着黄河大坝向东驶去,一路上黄河奔涌入海,成群的东方白鹳、白鹭随风起舞,绵延数十里的碱蓬草织就连片的“红地毯”,抬眼望去,碧海蓝天交织、心旷神怡。“我们一路开来,红地毯的红色、稻田的黄色、飞鸟的白色相映成趣,太美了。”来自甘肃的游客张先生感叹道。

  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垦利区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摆在区域发展的突出位置,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让盎然绿色成为这片土地高质量发展最鲜明、最厚重、最动人的底色。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垦利区投资9.3亿元实施“溢洪河、永丰河”水系连通工程、路南干渠沉砂湿地改造工程等25个水环境治理项目,通过“水指纹溯源”,形成了“查、溯、治、督”全过程管理格局,大力实施“横向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深度挖掘生态资源价值。黄河口湾区获评国内首个大江大河沿岸“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成为生态环境领域一张亮眼的“金名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更是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垦利区通过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打响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重点清理村路两旁、河塘沟渠等区域的“四大堆”,深入实施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核心的“三清一改”行动,有效提升了乡村的整体颜值与宜居水平。同时,通过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将环境整治要求纳入村规民约等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从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培育文明乡风等多维度协同发力,精心打造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倾心用情

  共建温暖幸福家园

  中午时分,董集镇杨庙社区老年餐厅里饭菜飘香,老人们正享受着政府补贴的热乎午餐。“像低保对象中的困难老人,只花一块钱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餐厅负责人王祝娥一边为老人打饭一边介绍。这个温馨场景,是垦利区幸福家园建设的生动缩影。

  在垦利,民生改善的答卷正用最温暖的方式书写。每年年初,垦利区精准对标群众需求,研究制定增进民生福祉实施方案,系统聚焦居住环境、社会治安、基本医疗等六大民生领域,部署具体攻坚行动,一项项民生承诺正在变为现实。

  2025年暑期,垦利实验中学校舍改造提升,让校园旧貌换新颜。粉刷78间教室内外墙,翻新音美教室、心理咨询室,优化体育馆、艺体楼,更新社团教室与修缮场地共1956.4平方米;新建劳动实践基地。改造280间宿舍,每间宿舍配备空调、独立卫生间及洗手池,加装了通风排气扇等;改造后的校园实现了学习、生活、实践空间的有机融合,为师生打造出了安全、温馨、充满活力的成长乐园。

  “在区医院就能请省立医院专家做手术,花钱少、效果还好!”居民刘大爷的获得感,源于垦利打造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通过强化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胜坨镇卫生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已成功提档升级至二级医院标准。一批独具中医特色和专科优势的卫生院相继建成,全区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改造,让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更令人欣喜的是,垦利区与8家省级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专家团队常驻坐诊,全区73家村卫生室全部实现远程会诊。

  居住环境的改善提升,给群众带来最为直接的体验。今年,垦利区投资1629.3万元,对辖区内4个老旧小区、涉及47栋楼的配套设施进行系统性改造提升,直接惠及居民1354户,有效提升了老城区居民的居住品质。与此同时,全区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新建特色城市书房,“四馆一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广泛开展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和“进千村乐万家”文化下乡等品牌惠民活动,极大地滋养和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

  从一餐饭的温暖,到一件事的便捷,再到一座城的蜕变,垦利区正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小切口”改革,汇聚成“大民生”的磅礴暖流,持续书写着温暖而厚重的民生答卷。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