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滨州低空经济将迎来全新发展格局,100处低空智慧设施覆盖全域,主城区5分钟即可到达起降点;市民有望在物流配送、城市管理、农业植保等多个领域,亲身体验低空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
9月30日,市科技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7部门共同印发《滨州市低空经济产业科技创新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围绕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谋划部署加快构建协同高效的产业创新体系,塑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方案》坚持以打造环渤海低空经济集聚区和产业先导区为目标,以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为重点,以培优科技创新主体为抓手,以拓展多场景创新应用为牵引,提出到2027年,滨州力争布局建设1家以上省、市级创新平台;攻克1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研制20项以上创新产品和核心装备;培育10家以上研发制造骨干企业、7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围绕精细农业、智慧城市、消防救援等领域,打造1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科技创新应用样板。
《方案》部署实施四大创新行动,涵盖9项具体任务,包括:实施产业底座“固本强基”行动,重点突破新型飞行器设计、新材料、新动力、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关键技术;实施标志性产品“攻关”行动,重点研制新型飞行器、低空飞行控制系统等创新产品;实施数字天路“互通”行动,加快无人机起降网、飞行监视管控网等建设;实施服务应用“升级”行动,重点做好低空试验保障、低空应用拓展等工作,打造“低空+”科技创新应用样板。
到2027年,滨州将成为我国重要的锂电池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形成5种及以上关键零部件的批量化生产能力;形成10型低空飞行器系列产品,建成省内重要的低空产品研发集聚区,具备市域统一的无人机配套服务能力;打造1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科技创新应用样板,显著提升低空经济全产业链试验和保障能力;具备与低空经济发展基础相匹配的监视管控能力等。
为确保相关目标任务尽快落地见效,《方案》提出了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引育、科技型企业培育、创新要素保障等具体措施,包括支持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空天融合技术中心建设,布局建设低空领域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支持低空领域人才申报省级以上人才项目,加快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发挥山东航空学院、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等产教融合优势,梯队培养低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鼓励企业牵头承担省级以上科技任务,积极申报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加速推动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随着《方案》实施,滨州将构建起协同高效的产业创新体系,塑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记者 李淑霞 通讯员 杨雪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