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提交任何申请,凭良好信用就能直接免缴投标保证金,省下的这笔钱能及时投入原材料采购,对我们中小企业来说太关键了!”近日,在滨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家建筑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市场主体的心声。该中心推出的投标保证金“免申即享”信用减免模式,打开了为企业减负、为市场赋能的新空间。
这项全省首创的改革举措正释放出强劲的惠企效应。自该模式启用以来,滨州已有2950家企业受益,累计减免投标保证金4.39亿元。这笔“活钱”及时注入生产经营环节,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改革的价值不仅在于减负数额,更在于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样本。该模式入选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揭榜挂帅”事项并通过验收,被列为“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典型做法”全省推广,还获评“2024年度山东省招标采购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优秀案例”。
让信用“变现”,为企业“减负”
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正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阵地。作为隶属于市政府办公室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滨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履行“建立信用档案、构建监管体系”核心职能过程中,洞悉招标投标领域的突出矛盾:一方面,企业信用信息分散在各部门,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存在应用短板;另一方面,企业参与投标需缴纳项目预算额1%-2%的保证金,资金从缴纳到退还平均耗时20天,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紧箍咒”。
建立鼓励引导机制,滨州以减免投标保证金为重点,降低市场主体招标投标交易成本,针对全市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鼓励招标人根据行业领域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对企业进一步减免缴纳投标保证金,鼓励预算3000万元以下项目不收取保证金,降低预算3000万元以上项目保证金收取比例和最高金额上限。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破解资金占用难题,既要‘输血’更要‘活血’。”该中心主任胡成勇表示,如何让信用从“纸面评价”变为“真金白银”,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
构建“信用赋能+风险可控”制度闭环
立足“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信用体系建设原则,滨州以系统思维打造信用减免新模式,形成“平台支撑-信用赋能-政策兑现-风险管控”的良性循环。
数据破壁打通“信息孤岛”。滨州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总枢纽功能,推动公共信用信息跨部门归集共享,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自动识别守信主体。制度护航确保透明公正。出台专项制度文件明确减免标准与管理机制,制定标准化流程规范操作环节,让政策兑现全程可追溯、可监督。闭环管理筑牢风险防线。建立信用承诺践诺跟踪机制,对失信行为依法依规实施惩戒,实现“守信激励”与“失信约束”精准衔接。信用良好的企业登录交易平台即可自动享受减免政策,无需提交任何证明材料。“免申即享”的背后,是政府部门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服务转型。(记者 李伟伟 通讯员 刘杰 杲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