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法院拓展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广度和深度-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1/01 08:45:15
来源: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

鱼台法院拓展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广度和深度

字体: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济宁市鱼台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从“诉前、诉中、执行、案后”四方面,拓展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广度和深度,以法治力量为老年友好型社会注入强劲动能,托起“最美夕阳红”。

  诉前精细服务,织密“护老暖心网”

  “没想到法院还能上门服务,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79岁的刘大娘因赡养问题欲提起诉讼,但因腿脚不便迟迟未能成行。

  王鲁法庭在知悉老人情况后,立即启动涉老案件“绿色通道”,安排专人上门办理了解案件情况,并将庭审搬至村委会,开展巡回审判。

  这是鱼台法院推行“适老型诉讼服务”的一个缩影。为切实减轻老年人诉累,鱼台法院在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配备老花镜、急救药品、拐杖、轮椅等便民物品,提供“大字版”起诉状示范模板和诉讼专员“一对一”指导服务。积极推广“指尖诉讼”,通过电话立案、网上开庭、远程调解等方式为老人提供贴心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老人少跑腿。对行动不便、居住偏远的老年人,主动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村委会、老人家门口,开展涉老案件巡回审判,让司法服务接地气、有温度。

  诉中高效解纷,搭建“亲情修复桥”

  在一起涉及多位子女的赡养纠纷中,六旬老人赵大娘独自一人生活,没有收入来源,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生活陷入困境。

  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后,没有简单地选择开庭判决,而是多次走访村委会、邻居,深入了解家庭矛盾根源,并邀请村委会、人民调解员从情、理、法、德四个方面共同调解,耐心细致劝导,仅用6天就实现了双方庭内和解、案结事了。

  涉老案件往往涉及家庭情感、邻里关系,鱼台法院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借助多方力量从情理法方面做足思想工作,通过“亲情感化—迂回调解—细节取胜”等方法消除当事人隔阂,修复家庭关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执行强力保障,兑现“养老安心钱”

  “感谢法院帮我们追回了养老钱!”

  一批老年投资者因轻信高息理财被骗,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鱼台法院迅速启动涉老案件执行快速响应机制,优先查控财产,依法委托拍卖,逐一梳理核对案款,制作分配方案,集中开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退赔活动,最终为17名老人挽回了100余万元损失。

  针对老年人执行案件,法院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三优先原则。对赡养费、医疗费、劳动报酬、养老金等涉及基本生活保障的案件,依法采取先予执行措施,及时缓解老人生活困境。针对老年人年龄大、身体弱、情绪易波动等特点,注重释法明理,积极敦促执行和解,减少对抗情绪,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

 案后延伸职能,营造“尊老新风尚”

  “法官讲的防诈骗知识太有用了,我们老年人就怕被骗!”在普法活动现场,林大爷感慨地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来,鱼台法院利用“重阳节”“敬老月”“反诈宣传月”等特殊节点,联合派出所、妇联、社区、村委会等单位,开展“法治讲堂”“送法进社区”等活动,围绕赡养、继承、养老诈骗防范等老年人关心的话题进行普法宣传,增强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鱼台法院还建立涉老案件回访机制,对调解或判决后的履行情况、老人生活状况进行跟踪回访,确保权益落实到位。以赡养老人三方协议和司法建议,推动构建家庭尽责、社区助力、社会支持的权益保护网络,形成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老年人关爱新格局。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