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提前入冬,多地集中供暖应时而动-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04 16:38:13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德州:提前入冬,多地集中供暖应时而动

字体: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据山东省德州市气象台有关负责人介绍,受创历史纪录的连阴雨天气影响,加之冷空气南下拉低温度,导致德州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往年,德州一般在11月初入冬,而今年入冬时间比往年提前半个月左右,10月21日正式入冬。寒潮早至,集中供暖应时而动。德州的临邑、武城、平原等地迅速回应民生需求,定于11月1日启动供暖,较往年提早10天左右,暖心举措赢得广泛点赞。

  供暖提早,供热工程安全运行保障工作必须到位。连日来,临邑恒利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恒利热电)对供热保障预案反复优化,明确应急响应流程,确保供暖季一启阀,暖流就能稳稳送到居民家中。10月28日,他们启动了首台气动循环泵,主管道正式开始热态运行。“首站的供水温度已达31℃,我们计划利用3天的时间逐步提升水温,11月1日0时达标供暖。”恒利热电调度中心总调度长徐哲说。目前的热源主要来自于一台大型锅炉,为了配合升温,10月31日另一台锅炉点火,正式供暖后,根据气温变化,锅炉数量将维持在3~4台,供热能力充足。

  “所有供暖设备全部已达到启用条件。在接到县政府统一调度后,前期我们已完成全县126个换热站所有设施设备的全面调试工作,对调试中发现的跑冒滴漏等各类问题,加紧抢修。”恒利热电供热服务中心主任张伟说,供热范围覆盖临邑主城区以及临盘街道、林子镇部分区域等,囊括了城区集中供暖区域。他解释,恒利热电属于热电联产,热源主要来自燃煤锅炉,还有少部分工业余热,加之临邑已经连续多年提前供暖,所以前期的准备工作进展比较迅速顺利。智慧化、精细化成为今年临邑供暖的新亮点。工作人员通过智慧供热综合管控平台,实时监测管控126个换热站管网的水压、水温运行,管网出现故障及报警,维修人员也可快速定位故障点并抢修。同时,恒利热电持续开展访民温暖行动,累计入户2000多户,解决供暖问题162个。

  在武城县地热供热站,中石油冀东新能源武城分公司技术员王长君正专注巡检地热系统核心设备——板式换热器。作为中国石油控股的全资子公司,中石油冀东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武城分公司肩负着县城北部45个小区310万平方米的地热供暖重任,今年较往年提前10天,于11月1日正式启动供热。

  “提前开展集中供热是民生大事,尽管较此前供热季成本增加7%,但企业主动响应号召,早早推进供热前各项筹备工作,全力保障市民温暖过冬。”中石油冀东新能源武城分公司负责人刘洪应介绍,目前该地热供暖项目已进入注水试压关键阶段,团队正加紧开展设备检修、系统调试、管网巡检等工作,以清洁供暖模式筑牢民生温暖防线。

  “板式换热器设备是我们首站的一个核心设备,关系到整个供暖期的稳定,从部件密封性检查到热交换效率测试,每一项流程都要做到万无一失。项目通过注水试压检查主管道有无跑冒滴漏现象,终端设备能否灵敏运行,后续还会持续推进设备检修与系统优化,确保供暖期平稳运行。”王长君说。

  武城县地热资源丰富,城区地下热水储量经测达17.41亿立方米,可满足县城长期地热供暖需求。依托中国石油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雄厚优势,中石油冀东新能源武城分公司投资3.7亿元建设武城县地热集中供暖项目,打造2座地热供热站,开凿30口地热井。项目采用地热勘探选区、资源评价、钻采工艺等关键技术,将地下2000米深处、约59℃的地热热水输送至换热站,通过热交换为供暖管网升温。“项目年可节约标准煤7.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5万吨,既保障供暖需求,又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刘洪应说。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