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频袭 蔬菜价看涨-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1/06 16:16:50
来源:大众日报

冷空气频袭 蔬菜价看涨

字体:

  最近,不少市民发现,茄子、油菜、西蓝花等家常菜价格涨了不少。

  来自多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11月初,全国重点监测的数十种蔬菜平均价格均出现小幅上涨。这与北方多地天气多变、冷空气频袭,露地菜供应受气候影响收紧关系密切。

  市场菜价涨

  “今天的西红柿得四块多钱了。”

  前几天,在青岛抚顺路农贸市场,菜商刘大姐的报价让一位老顾客停住了手:“昨天才三块多,价格天天变。”

  省商务厅10月30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全省监测的30种蔬菜价格上涨,平均批发价格达5.07元/公斤,环比上涨10.2%。菜花、油菜、茄子等常见蔬菜涨幅居前。

  以油菜为例,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显示,山东年内最低价为5月中旬的0.4元/公斤,而近期高点已达10.6元/公斤,涨幅超过25倍,是年内最高点。

  商务部10月31日发布的全国监测数据显示,10月20日至26日,全国30种蔬菜平均零售价格环比上涨3.3%。报告指出,降雨降温天气导致蔬菜生产供应收紧,北方地区菜价上涨明显,其中青岛、太原、石家庄分别上涨7.8%、6.9%、5.5%。

  农业农村部同期监测也显示,全国28种主要蔬菜中近半数价格上涨,叶菜类涨幅最为突出。河北、河南、辽宁等北方主产区的批发市场同样出现“供应偏紧、价格持续上行”的现象,不少商户反映“货少、成本高、走货慢”。

  从地头到菜市,这场秋季蔬菜价格上涨的连锁反应正沿着供应链层层传导。对农民来说,是应对天气与成本的双重压力;对商贩来说,是进货价连涨、利润空间被压缩;对城市居民来说,则意味着“菜篮子”支出增加。

  地里“长不起来”

  “今年雨水太大,地里的水分饱和了,萝卜没淹死,但就是不长。”潍坊市寒亭区众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春三说。

  该合作社种了约100亩露地水果萝卜和土豆。前段时间连续阴雨,让原本应进入快速膨大期的萝卜“长不起来”,减产了60%到70%。

  李春三说,涨价始于10月初,往年萝卜七八毛一斤,现在一块多到一块五。雨太大,土壤水分饱和,附近的大棚菜也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因为地里没有产量,现在收购商不是压价,而是抢购。

  日照长青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卢世杰的经历与之类似。他是莒县当地有名的农业专家,主要种植西蓝花,今年秋天的降雨让早茬的露地菜几乎绝收。

  “凡是早种的几乎没有收益,雨天太多,花球被泡坏了,出现细菌性病害,‘烂粒子’太多,没有商品价值。”他说,早茬亏损严重,晚茬价格迅速抬升,批发价在两块五左右,比去年同期价格涨了两三成。”

  西蓝花之外,黄瓜、西红柿等作物也受到气候影响。“露地菜几乎没产量了,只有大棚的。所以大棚菜价格就高。”卢世杰说。

  农业专家分析认为,北方集中降温叠加秋冬转换期,使得“供应收紧+成本上升”形成共振效应,特别是对叶菜类和露地菜冲击最大,进而直接影响蔬菜的“身价”。

  让菜更“抗造”

  “客观来讲,今年这个情况,谁也预料不到。”卢世杰说,当农户尝试种植的品种越来越多,对“技术下乡”的需求就越大。这几年,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下乡下得勤,专家常在微信群里提醒“抗灾救灾”“加强管理”。不少农户也开始在地头多想一步:部分大棚西蓝花尚能保产,价格稳定性明显高于露地菜,大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很有必要。

  蔬菜的“抗造力”,不仅在地里,也在路上。储运环节稳了,菜价就稳得住。有种植户告诉记者,他们把土豆先存进自家恒温库,从冬天能一直卖到过年,不至于一下子全往外出。对市场来说,这样分批销售能少些“一阵紧一阵松”的波动。对种植户来说,也能把价格“攥在手里”一点。

  那这波涨势还能持续多久?从往年经验看,蔬菜生产具有典型的季节效应,一茬新菜轮换一茬旧菜。新菜一旦批量上市,供应会很快补上。

  受访人员推测,随着露地菜、秋季菜逐步退场,大棚菜、冬季菜接力,价格有望逐渐恢复常态。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