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武城:“书院+”激活社区幸福生活新动能-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1/06 08:17:43
来源:武城县委宣传部

山东武城:“书院+”激活社区幸福生活新动能

字体:

  “天气变冷了,咱们喜欢早起锻炼的爷爷奶奶们,一定要先进行一些温和的热身活动,逐渐提升身体温度和心率,然后再进行适当的锻炼。”近日,随着秋冬季来临,在山东省武城县广运街道兴武社区一场面向老年群体的养生知识小课堂上,专业人员温馨提醒晨练的老人注意热身、科学锻炼。这是武城县系统构建“书院+”文化治理新格局、精准服务居民的生动缩影。

  面对日益多元的群众文化需求,武城县今年以来积极推动阵地拓展、资源聚合、队伍组建、课程创新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全面打造“书院+”社区文化治理新模式,让文化服务更贴近基层、更接地气。

  在阵地建设方面,武城县突破传统局限,巧妙激活社区凉亭、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植入“邻里友好”“非遗体验”“移风易俗”等复合功能,打造出兴隆社区的说说“兴”里话小长廊、张庄社区的文化广场、黄花园社区的友谊亭等一批嵌入式文化微阵地。同时,积极推进“数字书院”建设,兴武社区和漳南社区依托文化社区数字平台,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15分钟文化服务圈,推动文化服务从“物理覆盖”迈向“功能激活”。

  阵地不仅要建起来,而且要用得好。武城县创新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益参与”的资源整合模式,一方面深挖本地文艺骨干、退休教师等“宝藏资源”,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红色合伙人、“文化先锋者”等外部力量,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接单”的响应机制,实现课程供给与群体需求的精准对接。兴隆社区、兴武社区开设青年形体课、电极管课程,状元社区推出青少年口风琴课堂,文昌社区、漳南社区则为老年人开设国风班、太极拳等,有效破解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错位”的难题。

  围绕“全龄友好、终身学习”的目标,武城县在课程设计上注重长期与短期结合、室内与室外联动,构建起科学、灵活的教学体系。广运街道梁庄社区、兴隆社区开设“行走的课堂”研学实践,利用暑期带领青少年走出家门、拓展视野;多家社区推出家政技能等赋能课程,帮助失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就业渠道。此外,各社区紧密结合“我们的节日”“二十四节气”等主题,开展富有时节特色的文化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实现“课程有选择、学习有体验、文化有温度”。

  文化服务不仅滋润人心,也赋能基层治理。武城县将社区文化书院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积极推动“文化+”与“治理+”双轮驱动。各社区通过幸福市集、节庆活动增进居民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与邻里互助,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治理“硬支撑”。

  下一步,武城县将进一步深化“书院+”模式,在数字化应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让文化书院成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精神家园。(崔建帅 李玉雪)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