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一座制造业强区的升级之路-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1/06 17:25:42
来源:青岛即墨区委宣传部

青岛即墨:一座制造业强区的升级之路

字体:

  即墨区工业底蕴雄厚,作为青岛实体经济发展、城市扩容扩能的重要承载区,被寄予“当好壮大实体经济排头兵”的厚望。如何让实体经济由大到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是摆在即墨面前的一道新命题。

  “十四五”期间,即墨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更趋完善。

  整车产量突破45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20%,汽车产业持续“向上向新”;成为全国最大的针织服装加工优质制造基地,打响“即墨童装”区域品牌,纺织服装产业不断提质增效;积极拥抱电商新业态,消费场景推陈出新,传统商贸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一份关于即墨实体经济的“高分答卷”跃然纸上。

 汽车产业攀高逐“新”

  2021年开工建设,2022年建成投产,2023年首款混动车型下线,2024年整车产量16万辆,其中新能源车9.27万辆……奇瑞青岛基地的“量质齐升”,是近年来即墨汽车产业发展的缩影。

  “十四五”期间,即墨区以传统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双千亿级”为目标,推进汽车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目前,汽车产业已成为即墨的支柱产业,拥有一汽-大众华东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和奇瑞青岛基地四大整车生产基地,以及40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2024年,即墨整车产量突破45万辆,新能源车占比首次超过20%。

  在即墨汽车产业发展这盘大棋中,奇瑞青岛基地的加入,是其产业格局高质量重塑的重要“落子”。落户即墨之初,奇瑞就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力的重点。以2024年为例,在16万辆的整车产量中,9.27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2025年上半年,奇瑞整车产量4.22万辆,产值63.33亿元,同比增长67.36%,其中新能源车2.18万辆,增长4.4%。

  在新能源车方面,一汽解放同样保持上扬的增长曲线——2023年一汽解放生产新能源车2600辆,2024年产量1.2万辆。随着一汽解放轻型车冲压车间项目产能的提升,预计2025年至2026年,新能源车产量将翻一番。

  在青岛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被列为突破发展的5个新兴产业之一。今后,即墨将持续瞄准智能网联和新能源发展方向,整车项目将牵起更强动能,与新能源龙头深度携手,让更多“三电”核心零部件项目集中落地。

  不久的将来,一条更优更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在此生长,即墨汽车产业升级的动能将持续澎湃。

  纺织服装“织”就新场景

  走进即发智能纺纱新工厂,200多台设备轰鸣运转,除个别关键环节外,纺织设备前几乎看不到纺织工人的身影。这样的生产场景,颠覆了人们对纺织服装这一传统产业的认知。青岛即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宗浩表示,引进全自动智能纺纱技术后,与传统纺织业相比用工减少了75%。

  “十四五”期间,即墨区坚持把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推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服装生产企业众多但生产效率普遍低下等问题,即墨区分类施策,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夯实生产环节数字化基础。目前全区11家即墨纺织服装企业完成各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生产线认定,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

  “贴牌代工”曾一度被认为是即墨纺织服装的代名词,大多数企业以代工为主,虽然生产能力强,但设计研发能力弱,品牌影响力小。为此,即墨区加快纺织服装品牌培育,驱动产业竞争力升级。尤其是在童装方面,注册“即墨童装”地理标志,打响“即墨童装”区域品牌;建立品牌项目培育库,将93家企业118个品牌纳入培育库,培育了盛凯安琪、棉来啦、小番薯等一大批童装自主品牌。

  如今,童装已成为即墨纺织服装业的重要一极,童装企业发展到2000余家,年产童装近3亿件。即墨与湖州织里、广东虎门并称为全国三大童装生产基地,先后荣获“中国童装名城”“世界级童装产业集群先行区”“最具品牌潜力产业集群”等称号。

  打响品牌的同时,即墨区还在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完善从纤维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创意创新体系。即发壳聚糖纤维、红妮海藻纤维混纺纱等近40项功能性新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填补行业技术空白。

  作为青岛市纺织服装产业最集中的区域,即墨区现拥有纺织服装服饰企业2800余家,年产各类服装约8亿件,是全国最大的针织服装加工优质制造基地。2024年,即墨区纺织服装服饰业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产业名单,也是山东省唯一入选产业。

  通过创新服务集成、数智融合发展、塑强品牌矩阵等举措,即墨正打造“新新向荣”的“织”造新场景。

  商贸物流与“网”同行

  电商的兴起以及快递业的发展,催生很多新行业的同时,也对一些传统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商贸物流业发达的即墨也不例外。面对冲击,是“断臂求生”还是融入其中?即墨选择了后者。

  夜幕四合,霓虹闪烁,音乐响起,热潮涌动,即墨蚂蚁市集“动”起来。区别于传统夜市,蚂蚁市集集音乐“混搭”美食、购物、娱乐、社交于一体。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3万人次,平均顾客停留时间约2小时,累计入驻商家约300家,开业率达95%……一组数据足见其火爆程度。

  蚂蚁市集只是品智公元综合体打造的特色项目之一。提起品智公元综合体,不得不提其前身——即墨岘山时尚广场。即墨岘山时尚广场毗邻即墨服装市场和即墨中纺服装城,区位优势显著。但是,受线上渠道的冲击,加上发展模式滞后,其逐渐陷入商业贸易凋零的困境。

  在即墨区政府的推动下,蚁家人科技集团立足当地纺织服装产业优势、中小商户汇集的发展特色,首创产供销一体化产业互联网创新模式,打造涵盖消费互联网社区、产业共享检品仓、产业互联网社区、供应链聚合平台、年青力街区、直播基地多重功能板块于一身的新业态综合体。基于线上线下渠道的深度融合,直播带货、数字营销、专业质检、智慧物流、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业态将于此汇聚。曾经的岘山时尚广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融合共生的商贸综合体。

  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经济发展。青岛东方鼎信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被誉为江北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十四五”期间,即墨锚定打造北方最具影响力的千亿级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多措并举,推动东方鼎信提质扩容,深入开展东西协作特产推介活动,积极搭建本地及周边农产品带货助销区域,“买全球、卖全球”的格局基本形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就是发展进步的源头活水。大力推动新兴业态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持续加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即墨这个工业强区正翻开新的篇章。(王涛)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