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5)》,青岛在五个维度的专项能力均进入“领跑级”级别,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报告从政策措施支持度、财富储备充足度、服务体系完善度、社会环境友好度、银发经济成长度等5个维度,采用49个具体指标对我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开展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青岛在综合引领型城市榜单中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其中,在服务体系完善度方面,青岛市持续位于全国第一。在政策措施支持度、财富储备充足度、社会环境友好度、银发经济成长度等方面均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青岛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做优普惠性养老服务方面,制定73项居家养老服务清单,大力发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上门服务。全市养老机构数量达到294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达到180家,占比达到60%,全市共有床位4.2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3.5万张,占比81.7%。同时,鼓励老年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目前全市已累计签约家庭养老床位8万余张。建成10处区(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35处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1300余处村(社区)养老服务站, 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打造1400余家老年助餐机构,惠及40余万名老年人,累计提供助餐服务4500余万次。
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青岛借力“中国康湾”建设,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质养老服务企业落户青岛,打造泰康、太保家园等一批高品质养老机构。举办养老服务行业供需对接活动,实现12家养老服务企业与21个闲置房产项目对接合作。同时,加强生活辅助类、情感交互类、健康检测类、外骨骼运动类等智能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更多科技赋能养老产品在青岛投入使用。制定《青岛市推进康养旅居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广泛吸纳优秀的康养机构、旅行社、中医药企业等组建康养旅居共同体,与国内23个城市达成合作意向,形成资源共享、消费互动。
在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重点培育34个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观察点,13个村(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名单,打造11个认知障碍老年友好型社区。采取“公益+市场化”模式开展老年教育、文体活动、文艺展示等服务,今年以来,开展银龄志愿服务活动6000余次,老年教育招生1.4万人次,每天服务老年人2000余人次。
在发展银发经济方面,连续十年举办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暨银发消费节活动,助力青岛及全省康养产业、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青岛市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予以补贴产品成交价格30%的补贴优惠,拉动消费334余万元。扎实开展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试点,在全国发放首张养老服务消费券,全市累计申领养老服务消费券4.1万张,通过消费券杠杆作用,拉动养老服务消费1.5亿元。(记者 贾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