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条“蓝丝带”,绘就人海和谐新画卷-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12 16:21:36
来源:大众日报

青岛:一条“蓝丝带”,绘就人海和谐新画卷

字体:

 

一条蜿蜒的“蓝丝带”沿青岛海岸徐徐铺展。

  碧波荡漾,海鸥翔集,一条蜿蜒的“蓝丝带”沿青岛海岸徐徐铺展。漫步在青岛小麦岛公园的滨海栈道上,绿草如茵的生态景观与湛蓝海域相映成趣。这片每日吸引数万游客的“城市绿洲”,数年前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如今,它的华丽蜕变正是青岛市“蓝色海湾”生态修复工程最生动的注脚。

  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生态基底和发展优势。近年来,青岛市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以“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抓手,精心编织一条贯穿近岸的“蓝丝带”,努力绘就“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海洋生态画卷。小麦岛通过保护天然礁石,修复自然地貌,累计实施绿化12万余平方米,新建滨海栈道1.2公里,让独特的红礁石群与碧海蓝天共同串起这条生态“蓝丝带”上的璀璨明珠。

  这一改变的背后,是一座城市顶格推动、系统治理的坚定决心。青岛市将“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纳入城市定位,将全市49处海湾创新划分六大湾区,梯次推进美丽海湾建设。通过深入推行“湾长制”,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行政区域总湾长,实施顶格协调指挥。从“十四五”海洋生态环保规划到年度方案,明确到“十五五”末期全部海湾建成美丽海湾的时间表。这种高位协调、多规合一的顶层设计,为守护“蓝丝带”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方向指引。

  治理海洋,关键在岸上,亦需科技赋能。青岛市紧紧抓住入海河流治理这个关键,实施“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攻坚行动,使入海河流断面总氮浓度持续改善。科技赋能更为海洋保护注入新动力——成功获批胶东半岛海洋监测基地,成为全国仅有的3个市级入选单位。以此为契机,青岛市布局了覆盖六大湾区的“天基、海基、陆基”一体化立体监测网,利用无人船、无人机等手段,实现对近岸海域的全面监控。海洋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平台和重点海湾生态系统可视化信息系统,如同为海洋装上了“智慧大脑”,为科学治污、精准施策提供了坚实支撑。

  长效治理方面,青岛市健全“湾长+检察长”机制,构建执法协作机制。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态“蓝丝带”正转化为发展“金丝带”。灵山湾的蜕变就是典范,不仅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第一名,更带动产业升级——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园吸引了《流浪地球》等大批影视项目进驻,总投资超80亿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交付运营,形成了“三船联动”的绿色养殖新格局。

  青岛的海洋生态保护更具国际视野。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的落户,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高端国际会议的成功举办,以及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山东)的设立,都彰显了青岛在海洋生态保护领域的国际视野与合作担当。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分享“蓝色海湾”建设的经验,青岛正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从小麦岛新生到灵山湾勃发,从智慧监测到陆海统筹,这条蜿蜒于青岛湾区的“蓝丝带”,不仅修复了生态环境,更重塑了人海关系,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片海,正以其日益动人的姿态,成为青岛这座海洋名城最富魅力、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