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创新为帆 向“新”而行-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13 16:11:06
来源:大众日报

青岛高新区:创新为帆 向“新”而行

字体:

  时代浪潮奔涌,总有先行者勇立潮头。青岛高新区,不负“高”“新”之名,“十四五”期间,以创新为桨,乘风破浪前行,如一艘巨轮奏响了一曲高质量发展的激昂乐章。

  集群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个区域的产业实力,绝非单个企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场从“孤木”到“森林”的聚变。青岛高新区深谙此道,以“1+2+1”现代产业体系为蓝图,精心布局,让创新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最终汇成一片生机盎然的产业生态林。

  这片森林的“核心树种”,是蓬勃发展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作为青岛产业的核心承载区,这里集聚了全市三分之一的行业企业。走进这片园区,你会感受到一种强劲的生命脉动:康道医疗的步态机器人,以打破国外垄断的姿态,将价格“打”下来,让科技普惠之光洒向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钰仁医疗的国产微创手术设备,以其精妙的设计,摘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桂冠。今年前8个月,102亿元的营收和39.5%的同比增速,便是这片森林最响亮的生长宣言。

  “链主”企业,则是这片森林的“参天大树”,为整个生态提供着荫蔽与滋养。海尔生物,这棵生命健康产业的“大树”,自落户以来便得到了“阳光雨露”的悉心哺育。“从产业化扶持到生态优化,再到一站式服务,支持是全方位的。”该公司生物培养事业部总经理王毅感慨道。每个月,都有专人上门,不是检查,而是“陪跑”,共同研究如何让项目更快落地。正是这种“园丁式”的服务,让海尔生物得以枝繁叶茂,将创新的果实播撒至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则是这片森林中充满活力的“灌木与藤蔓”,它们相互缠绕,向上生长。机器人产业尤为亮眼,一条从核心零部件到场景应用的完整链条已然成形,其应用覆盖全市80%以上的企业。科捷智能的龙门机器人,以国际先进水平精准分拣;海克斯康的AEON人形机器人,灵巧执行着复杂的工业任务。这背后,是青岛高新区对新质生产力的精心培育。上半年高达82.5%的青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有力地证明:这里的产业,不仅有规模,更有“智慧”的内核。

  产业创新不仅体现在产业集聚和企业发展上,还体现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上。青岛高新区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总量达到40家。同时,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布局,加快建设海洋科技大市场、青岛檬豆集采研发、中试基地等平台。

  源头创新

  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如果说产业集群是青岛高新区的“筋骨”,那么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就是滋养其成长的“源头活水”。如何让创新的“种子”顺利发芽,长成参天大树?青岛高新区构建起一个全生命周期的“培育生态系统”。

  这个生态的第一环,是“孵化”与“陪伴”。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青岛高新区构建了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引育体系和“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一体化科技企业孵化链条。通过企业创新积分制等数字化平台,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进行精准培育。

  喜海生物科技的“微生物光合固碳”项目,在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时,并非孤军奋战。青岛高新区相关部门主动上门,帮他们梳理PPT、打磨路演话术,如同经验丰富的教练,陪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捧回一等奖。这种“扶上马,送一程”的温暖,正是对“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体系的最好诠释。

  小树成长,最需要的是“阳光”与“雨露”——资金。在创新政策扶持上,青岛高新区陆续出台“科创10条”“高新贷2.0”等一系列政策。“高新贷2.0”专门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特点设计,给予差异化授信额度,最高信用贷款达2000万元。

  “一个1000万元的项目,发货就要垫资500万元,可我们轻资产,没抵押,传统贷款门槛高。如不能得到及时贷款,就会与业务失之交臂。”青岛润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徐凯回忆起当时的困境,仍心有余悸。就在企业一筹莫展之际,“高新贷2.0”如一场及时雨,精准滴灌。无需抵押、高效审批的500万元信用贷款,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以更低的利率为企业减负,让润扬环境得以挣脱资金束缚,全力向上生长。

  而真正的参天大树,则必须拥有自己深扎地下的“根系”——核心技术研发。在这里,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高测股份为人形机器人研发“关节”与“筋骨”;华烁高科在新能源领域持续深耕;百恒新能源则专注于风电后市场的技术攻坚。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拥有628家高新技术企业、126家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像他们一样,向着技术“无人区”挺进的探索者,共同构成了该区最坚实的创新底座。

  优化“软”环境

  构建“硬”支撑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流的产业与创新,离不开肥沃的“土壤”——优质的营商环境。青岛高新区深谙“筑巢引凤”之道,以服务创新为犁,深耕这片发展的沃土。

  这里的政务服务,是“有速度”的。率先开展外资企业登记“掌上办”,让投资者随时随地都能开启事业;上线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数字化场景,8项材料“一键抓取”,实现“无纸化申报”“零跑腿办理”。效率的提升,意味着项目周期的缩短,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先机。

  这里的政务服务,更是“有温度”的。“10分钟政务服务圈”的建成,让企业群众“就近办、便捷办”成为日常。而“e企炬链”服务品牌,则像一位热情的红娘,通过26场线下活动,促成600多家企业精准对接,让40余家企业成功“牵手”,将产业链上下游紧密串联起来。截至今年9月,全区经营主体总数同比增长11.21%,这每一个新增的数字,都是对这片沃土最直接的信任票。

  此外,青岛高新区还创新打造“1+X+N”三级联动服务体系,目前已累计建成7家“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和12家帮办中心,为周边千余家企业提供各类便民利企服务超1500次,“10分钟政务服务圈”基本实现全覆盖,让企业群众“就近办、便捷办”成为现实。

  “十四五”的奋斗与成就,已化为新征程的坚实基石。展望“十五五”,一幅更宏伟的蓝图正在眼前展开。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青岛高新区这艘巨轮,正以更加坚定的航向,向着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彼岸破浪前行,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为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书写下属于“高新”的璀璨注脚。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