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度:“数实融合”破题 “三轮驱动”落笔-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13 16:12:30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平度:“数实融合”破题 “三轮驱动”落笔

字体:

  在胶东半岛的腹地,一座城市正悄然上演着一场“变形记”。这里,古老的农耕文明与前沿的“低空经济”隔空对话;纤细的睫毛,撬动了美妆产业版图;沉睡的土地,在数字“大脑”的唤醒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这里,就是山东平度——一个在“十四五”期间,用实干与创新重新定义自己的地方。

  产业蝶变

  一根睫毛链起全球版图

  “以前是小打小闹的家庭作坊,后来建起产业园大家抱团闯世界,现在我们有了‘智慧大脑’引领全球美妆产业发展。”平度市美妆睫毛协会执行会长韩松明自豪地说。

  他口中的“智慧大脑”,正是今年平度倾力打造的“美妆睫毛产业大脑”平台与行业专属的“睫毛大模型”,通过对睫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数字化重塑与优化,实现睫毛产业链精准决策与效率革命,推动产业数实融合。

  这只是平度产业能级跃升的一个缩影。在“1153”工作思路的引领下,平度的工业版图上,星光熠熠。“老树”发“新枝”的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连续10年获评“中国化工潜力园区10强”,其精细与专用化学品产业集群,也已跻身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的坚实“压舱石”。

  还有一片“新苗”正在长成“林”,钢研新材料产业园、格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高精尖”项目已经建成投产,青特智能制造产业园等新项目也拔地而起,为平度的未来积蓄着澎湃动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方首飞”的低空物流航线,不仅入选了国家典型案例,更让平度在低空经济这一新赛道上抢占了先机。这条航线,就像是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平度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沃野新生

  一粒种子种出丰收希望

  “土地利用率增加了10%以上,产量却没降,这多亏了咱的‘平度模式’!”蓼兰镇种粮大户王玉芹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麦田,笑得合不拢嘴。

  据了解,农户口中的“平度模式”是平度首创的“全程机械化+无畦背种植+滴灌”粮食水肥一体化技术。这项技术,让“靠天吃饭”变成了“精耕细作”,也让平度连续13年稳坐“国家超级产粮大县”的宝座。

  可以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在这里已化为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依托全省首家粮食院士专家工作站,平度的农业科学家像守护珍宝一样,培育出1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这不仅牢牢攥住了农业的“芯片”,更意味着“平度良种”将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田野。

  “跟着龙头干,销路不用愁!”这是平度万千农户的心声。84家像波尼亚、天祥食品这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同一艘艘产业“航母”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不仅带来了订单和技术,更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从清脆的前寨韭菜到鲜嫩的平度香菇,再到营养丰富的蓼兰鸡蛋,平度已培育出15个“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和23个青岛市级以上知名品牌。如今,“平度味道”正搭乘品牌的快车,跨越山海,成为越来越多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与信赖。

  幸福升温

  一份答卷写满民生温度

  “以前看病,得往大医院跑,现在专家就在家门口。”市民张玉芬感慨道。她感受到的便利,源于平度正在构建的“1+2+23+N”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医联体和专科联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民的幸福。翻开平度的民生账本,每一笔都充满了温度。就业,是生活的基石。平度市累计新增就业8.59万人,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超过2万个,数量在青岛市名列前茅。

  教育,是未来的希望。29所城镇中小学及幼儿园新建或改扩建,崭新明亮的教室里书声琅琅;保障,是生活的底线。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这是对市民的承诺也是对未来的投资。

  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950.1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53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平度人民日益充实的钱袋子,是越来越好的生活环境,是脸上洋溢的自信笑容。

  从产业崛起到乡村振兴,从创新驱动到民生改善,平度“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更是一曲催人奋进的交响。这画卷,描绘的是城市的雄心;这交响,回应的是人民的期盼。站在新的起点,这座综合性节点城市,正将发展的温度与奋斗的激情融为一体,以更加坚实的步伐,奔赴一场与人民的美好约定,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