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莒县:千年古县的农业“智”变-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18 16:21:20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莒县:千年古县的农业“智”变

字体:

  在山东种业集团莒县有限公司的智能温室内,一幅现代农业图景正生动铺展:21230平方米的大棚里,240万株丹参苗整齐缠绕在128孔穴盘中,空中纵横的管道与仪器交织成网,物联网智能设备、智能水肥一体机随处可见,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农情信息,正通过数据收集器实时呈现在屏幕上。在这里,每一株种苗都拥有专属“数据管家”,在55天的精细化培育期内,工作人员会科学开展筛选分级、无菌消毒、精准防病工作,让种苗带着“科技护照”,在“极度舒适”的环境中安静且茂盛地生长。

  这样的“科技育苗”场景,是莒县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科创缩影,而一粒种子也在此悄然变身产业引擎。11月6日,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莒县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农高区”)。这块省级“金字招牌”,恰似大棚里被科技赋能的种苗,为这片希望的田野注入新活力,让农业绽放出绚烂的“科技之花”。

  聚焦特色种业,莒县省级农高区精心规划“一核一带四区”产业布局。在此布局下,农高区重点推进“8大功能平台”建设,涵盖创新创业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技术交易中心等;同时打造现代种业园、种业育繁推先导区、种业加工物流先导区,通过搭建特色种业创新平台,高水平推动种业技术创新与品种创新。

  近年来,莒县坚持边创边建、以创促建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催生出遍地开花、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种业创新领域,多个项目斩获省级重要支持:浩宇园艺的高档鲜切花品种选育、志昌农业的耐盐碱葡萄突破性新品种培育,成功列入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良种工程;海通茧丝绸的蚕桑产业高效生态融合发展关键技术创新及示范、山东种业集团莒县公司的小麦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入选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三兴食品的传统小麦制品提质升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也纳入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县域科技产业融合项目。

  沿着沭河特色种业集聚带前行,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清晨同样充满活力。每天清晨4点,园区内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工人们驾驶着采摘车在串收番茄藤蔓间穿梭,一串串饱满成熟的果实,即将从这里启程,发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端商超。

  “串收番茄根部的传感器,能实时采集土壤温湿度、EC值等12项数据,这些数据会通过物联网云平台传输至数字化智慧中心,系统随后自动生成水肥灌溉方案,误差控制在5%以内。”招贤五彩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善兴介绍。借助全天候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和大数据平台,温室对光照、温度、湿度、水肥等参数进行综合调控,实现了从环境控制到水肥管理的全程智能化,成功打造出“物联网+农业”的优质组合模式。

  小小的番茄,在此孕育出庞大的产业。“如今,我们的串收番茄一天出货量约30吨,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产业园负责人李秉航自豪地说。该项目一期已建设23万平方米智能化连栋玻璃温室、30万平方米智能化连栋膜温室;二期已建设30万平方米的以色列高标准智能化玻璃连栋温室及配套服务设施。目前,园区年产高品质番茄8400吨、鲜切花3500万支,年产值突破2.6亿元。

  产业发展的背后,是强大的资源集聚与支撑。截至目前,莒县省级农高区已汇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拥有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平台8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10个,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20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各方力量的协同推动下,莒县特色种业、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千年古县的农业“智”变之路越走越宽。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