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分,希望爸爸不要一直玩游戏”,“98分,爸爸妈妈少点外卖”,“92分,别总骂我白眼狼”……这些稚嫩的笔迹,出自山东威海乳山市黄山路学校的一场特殊家长会。当孩子们写下对父母的打分与心愿,这段被央视新闻转发的视频迅速收获79万点赞、3万条评论,网友那句“拍拍他身上的土,拉他一起走向光照的地方”,让一场校园活动成为牵动全网的情感共鸣。
家长会现场:
孩子们打分
让爸妈都落泪了
11月中旬的乳山市黄山路学校四年级4班的班级会上,没有往常的成绩分析与批评说教,投影仪上滚动的是孩子们亲手书写的打分表。一张纸上,一个孩子先写下“97分”,笔尖停顿片刻后轻轻抹掉,郑重改写为“100分”——这道涂改痕迹,成为现场最动人的注脚。“那是孩子对父母偶尔的失望,最终还是被全然的爱意覆盖。”班主任张娱菡说。
在收集的百余张打分表中,既有毫不犹豫的“100分”,藏着孩子对父母纯粹的依赖与深爱;也有带着具体诉求的“扣分”,每一分背后都是清晰的期待:希望父母多陪伴、少指责、更自律。当这些毫无雕饰的文字映入家长眼帘,会场瞬间陷入沉默,随后不少家长红了眼眶。“原本想开完会就教训孩子最近太‘嘚瑟’,看完他写的‘希望妈妈好好说话’,突然觉得该反思的是自己。”一位母亲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
现场预留的亲子互动环节,家长们的寄语不约而同地从“提高成绩”转向“健康快乐”“自信阳光”。张娱菡坦言:“我没想到反应会这么强烈,孩子们的话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家长教育方式里被忽略的细节。”
教育创新:
从“养花合伙人”
到换位思考
这场引发全网关注的家长会,源于张娱菡一个多月前的观察。“班里不少孩子开家长会前会紧张,担心老师和家长‘告状’,但很多成绩不突出的孩子,在运动、助人等方面特别优秀。”她意识到,单一的成绩评价体系正在忽略孩子的多元价值,而长期以来“只讨论孩子好坏”的家长会模式,也缺少了双向沟通的维度。
“我们就像‘养花合伙人’,孩子可以是花朵、多肉,也可以是小草,没必要都长成一个模样。”张娱菡将家长会主题定为“养花合伙人”,希望家长跳出分数执念,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给父母打分的设计,更是源于一次教育反思:“难道家长和老师就做得完美吗?换个视角,或许能让沟通更真诚。”
班里一位沉默寡言男孩的妈妈曾向她倾诉“孩子心里什么都懂,就是不说”,这更坚定了她的想法。收集打分表时,孩子们的反应各异:有的惊讶迟疑,有的反复斟酌修改分数,“这些犹豫,都是他们内心情感的真实震颤。”张娱菡说。
体系支撑:
一场“出圈”背后
的城市教育温度
这场看似偶然的情感共鸣,背后是乳山市深耕多年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作为山东省内首家县域家长大学的诞生地,乳山早已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支持网络:33所学校家长学校、25个家庭教育工作室、48个镇街社区指导员,如同毛细血管般输送专业资源;230人组成的讲师团与10个家教名师工作室,既宣讲政策,也疏导情感;线上306个家教微课、24小时指导热线打破时空限制,线下300余场接地气的培训活动春风化雨。
在乳山市黄山路学校教导主任李蓉看来,“家校协同”早已不是口号。“家教讲师团”深入社区分享育儿故事,家长会成为科学育儿资源推送的窗口,“20天亲子读书”“亲子运动会”“三色研学”等活动,持续搭建亲子情感桥梁。教师通过市级读书会、专项培训,不断提升与家庭共情的专业能力。这一切,都与威海“全国首个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地级市”的定位同频共振——在这里,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灵魂唤醒与人格塑造。
全网回响:
重新定义
亲子关系的本质
视频走红后,网友的讨论超越了地域与年龄。“孩子的打分里,藏着最纯粹的爱与期待”“我们总在要求孩子完美,却忘了自己也在成长”“好的教育,是双向奔赴的理解”。不少家长自发分享类似的亲子沟通尝试,更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传统家长会的形式。
“79万点赞,不是因为事件有多华丽,而是因为它触碰到了亲子关系的核心——看见与尊重。”威海市教育局一位教育专家表示,这场家长会的价值,在于让家长意识到,教育不是单向的要求,而是双向的倾听与成长。孩子的打分,本质上是对“被重视、被理解、被爱着”的渴望,而这种渴望,正是亲子关系最坚实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