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聚势“破壁”激活乡村共富动能-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25 10:30:23
来源:齐鲁晚报

山东临沂:聚势“破壁”激活乡村共富动能

字体:

  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藏于何处?近日,记者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采访团走进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费县,探寻片区化发展的答案。

  目之所及,是一幅动静相融的生动画卷:跋山水库畔,“崮下湖畔”的宁静与“陌上花开”的闲适相映成趣;而在许家湖镇的现代化鸽舍和费县水湖村的金蛋工坊里,则跃动着产业发展的强劲脉搏。这些不同的场景,正通过“片区化”的发展思路串联起来,共同讲述着临沂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

  规划破壁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片区化发展,规划先行。打破行政壁垒,重塑乡村发展格局,成为临沂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沂水县龙家圈街道“崮下湖畔”片区的南黄家庄,依托紧邻跋山水库、三面环水的独特地理优势,创新探索“村企联营+整村运营”的乡村共富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引进专业文旅运营公司,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集体资产,培育民宿、餐饮、工坊、村咖等多元业态,以专业运营深度激活乡村资源。村内红色展馆、移民史展馆、停车场等公共资产折价入股,由专业公司统一运营,实现村集体年保底收入26万元,年分红预计10万-15万元。这种创新模式在保留村庄特色的同时,实现了专业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诸葛镇“陌上花开”片区的实践同样令人瞩目。通过取消原有的工作区设置,成立片区党委,实现了18个村庄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专业的运营团队依托跋山水库的生态优势和葛庄村的红色资源,盘活村民闲置宅基地,建成民宿、露营地、培训中心,新增“洱海秘境”“葛庄欢乐岛”等沉浸式场景。在此基础上,片区还深度开发了系列研学旅行项目,让游客尤其是学生群体,在游玩中实现深度学习。

  沂水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玉涛告诉记者,沂水县按照“地域相邻、交通相连、产业相近、禀赋相似、文化相融”的原则,共规划80个片区,目前已建设市级以上片区19个,其中省级4个。在片区化建设的引领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2年的19515元增加到2024年的2264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片区产业耦合

  小产业撬动大发展

  规划引领之下,产业兴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支撑。各片区立足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以小产业撬动大发展的特色之路。

  在许家湖镇“花开长虹”片区,“沂蒙金鸽”飞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共富新路。“为什么叫‘金鸽’?鸽子养殖给村里创富增收效果明显。”许家湖镇党委书记何泰然欣喜地告诉记者,春节时期,一个鸽子蛋能卖到10块钱。通过构建“企业投入+基地孵化+村庄示范+群众代养+托底回购”的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销售难题,还实现了产品增值,让当地户均增收3.2万元。目前,该片区年出栏肉鸽400万只,年产鸽蛋800万枚,产值达2.1亿元,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鸽业养殖基地。

  费县“点石成金”片区的水湖村,将传统的金蛋产业做出了新高度。“全国80%的金蛋都来自水湖村,今年产值能到8个亿。”水湖村党支部书记陈肖辉介绍,通过探索“协会指导、支部引领、工坊共创”的发展模式,已发展起共富工坊325家,带动村内10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持续创新,费县石膏工艺品协会会长徐庆友表示:“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电商直播、物流快递等配套服务一应俱全,推动我们的产品从单一金蛋向教学教具、香薰挂件等多样化发展,年销售额从百万级跃升至3000万级。”

  治理机制创新

  激活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片区建设不仅改变了乡村面貌,更在治理机制上实现了创新突破,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在“陌上花开”片区,诸葛镇探索的“一社带多社、多社带群众”共富模式成效显著。诸葛镇党委书记刘涛举例说,通过回引“归雁”人才苗健发展观赏鱼养殖,带动了18个村、237户共同养殖,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种以能人带动产业、以产业凝聚群众的创新模式,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更凝聚了人心。

  更令人欣喜的是,片区建设的显著成效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跋山水库畔,“崮下湖畔”与“陌上花开”两个片区,正成为年轻创客的汇聚之地。他们有的是为山水奔赴而来的“新归人”,有的是因蝶变返乡的“还巢凤”,新旧活力,在此交织。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