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州市审计局打破传统“点对点”、分散化的审计路径依赖,创新探索“行业系统性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该模式以“全维覆盖、系统施治”为核心理念,通过“点、线、面”三步走策略,实现对重点行业的“整体把脉”和“系统体检”,推动审计监督效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精准选“点”:谋篇布局,找准改革突破口。在项目谋划阶段,将目光聚焦于权力集中、资金密集、关系民生的重点系统和行业,审慎选择条线长、下属单位多、资金体量大的领域作为“试验田”。法院、检察、公安、文旅等系统被陆续纳入审计视野。以法院系统审计为例,其经济活动与司法活动深度融合,社会关切度高,审计成果极具典型性和说服力。这步深思熟虑的“先手棋”,确保了创新实践起步稳健、方向正确。
贯通连“线”:深度融合,打出监督“组合拳”。在确定审计对象后,滨州市审计局创造性地实施了“1+N”融合审计模式。该模式以行业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主线,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政策跟踪审计等多种审计手段有机融合为一体,形成了目标统一、内容协同、成果共享的监督合力。这种系统性的组织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单打一”的局面,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出多项果”。在法院系统审计实践中,审计组不仅对8个法院“一把手”履职情况进行精准评价,更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从立案到执行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全链条“数据穿透分析”,让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审计视角下相互印证。
全面扩“面”:标本兼治,做好整改“下半篇文章”。滨州市审计局坚决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致力实现“审计一个系统、规范一个行业”的标本兼治效果。在对检察系统的审计中,审计范围系统性地覆盖了6大方面、30类共计109个具体事项,形成了一份全面精准的“行业体检报告”。提出直指行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的审计建议,有力推动了检察系统层面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将审计成果转化为长效治理的“制度红利”。目前,这一创新模式已在对文旅、公安等系统的审计中深化应用。(刘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