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赛轮(东营)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成型车间里,机械轰鸣声中,一台台智能成型机高速运转,短短几十秒内,一条胎坯便完成压合、定型等工序。随即,全自动输送线稳稳接住胎坯,沿着预设轨道精准送入立体胎坯库,全程连贯高效,不见人工来回搬运的身影。
“以前可不是这样。”公司综合办主任花杰指着车间内的输送线说,“那时候成型后的胎坯搬运,全靠叉车和人工接力完成。这活儿不仅费工费时,而且在搬运过程中,胎坯还容易受外力挤压变形,直接影响后续生产质量。”
如今,车间里新安装的胎坯输送线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输送线投用后,不仅替代了专职搬运工人,减轻了用工压力,还能以更快速度、更精准操作完成胎坯实时运送。”花杰介绍,生产节奏愈发顺畅,企业综合运营成本由此降低20%。
这样的变化,源于企业实施的年产3000万条半钢子午胎智能化技改项目。在原有生产设备基础上,赛轮(东营)轮胎针对性引入智能成型机、堆垛机、胎胚输送线等53套(台)设备,对车间部分工序进行“零增地、零增产能”技术改造——不新增用地、不扩大产能规模,只通过设备更新和工艺优化,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双重提升,同时达成节能降耗目标。
由于项目的智能化设备投入和节能降耗的改造方向,都与市级技改奖补政策高度契合,广饶县工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为企业讲解政策要求。“市级技改项目直接奖补资金,核心就是支持工业企业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我们不能让符合条件的企业错过政策红利,所以主动对接、全程帮办,就是要让企业轻装上阵搞技改。”广饶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技术改造室负责人刘江涛说,从项目备案、设备清单核对到申报书撰写,工信部门全程跟进指导,帮忙反复打磨完善申报材料,最终,企业顺利通过审核,获得了341万元技改奖补资金。
政策的及时赋能,不仅是对企业智能化转型探索的肯定,更给企业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心剂”。“这笔300多万元的奖补资金,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花杰说,企业已决定将这笔资金继续投到技改项目中,依托自主研发的“橡链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从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营销、智能服务和智慧生态六个维度,进一步升级打造轮胎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作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技术改造已成为广饶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当地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各项政策,用精准服务为企业技改“铺路搭桥”。
为了让惠企政策精准触达企业,该县建立了常态化助企联络机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我们会定期梳理各级技改政策,按照行业、企业规模进行分类匹配,主动上门讲解申报条件、流程,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刘江涛介绍,针对企业面临的人才、资金等痛点,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服务,积极协助企业引进人才,落实设备更新、技改专项贷等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压力。围绕重点技改项目,该县更是建立“全程跟踪服务”机制,从立项到投产全程由专人对接,及时破解堵点问题。
今年以来,广饶县已为5家企业争取各级技改资金近1700万元,覆盖轮胎、化工等重点行业。在政策激励和服务保障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加大技改投入,推动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