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烟台市委常委、副市长包华,烟台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纪寿冕,烟台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周红梅通报了2025年烟台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有关情况以及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烟台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宫海涛主持。
包华在通报2025年烟台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有关情况时指出,烟台市委、市政府于2023年高标准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先后召开10次专题会议高位推进,97项任务措施落实落地,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户企业改革经验获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推广,4户市管(市直)企业入选国家“双百”“科改”企业,入选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市管(市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6197亿元、同比增长5.5%,以占全省16市市级监管企业11%的资产总额,实现了21.4%的营业收入、48.2%的利润总额和64.2%的净利润。
企业数量和内设机构
实现“双重压减”
按照“三个一批”的原则(即具备持续经营价值的“重组一批”、业务相近且资产关联的“合并一批”、缺乏有效经营资产和无持续经营价值的“退出一批”)和“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鼓作气”的总体改革思路,对全市26个市直部门所属的129户企业分类处置,将19户市管企业整合为“9户市管+3户市直”,管理层级均控制在4级以内,120余户三级及以下企业领导班子完成优化调整,实现企业数量和内设机构的“双重压减”。精准聚焦主责主业,90%的国有资本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今年前三季度,市管(市直)企业整体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77万元/人,位列全省第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
营收占比保持在50%以上
支持国资国企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瞄准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设备更新、数字赋能、工艺升级,促进绿色化工、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集群蓬勃起势。目前,“东方慧眼”星座计划正式落户,东方航天港累计完成20次发射任务、入轨130颗卫星,东方电子数字化虚拟电厂入选全国示范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持续完善评价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研发投入总额
达到152亿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工资总额单列、工资总额分配适度支持、研发费用2倍视同利润加回等政策措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市管(市直)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52亿元,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7个。
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市管(市直)企业全部完成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和“党建入章”,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发挥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积极作用,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全部完成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坚持法治国资与法治国企一体构建,出台《市管(市直)企业合规管理办法》文件,将合规性审查作为重大决策必经前置程序,指导市管(市直)企业加快建立以资金集中和信息集中为重点的司库管理体系,开展投资、融资、担保等重点领域常态化监督,全力维护国资国企安全。

